今年的济南格外的不一样,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上的一切,闷热和偶尔的暴雨让济南的这个暑假变得异常难过,但这严酷的外部环境条件无法熄灭我们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激情和希望。在喻洪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研究崮山历史文化和旅游开发这个课题。
崮山位于济南县城东南13公里, 玉皇山西南。唐代建村,名白马店、又名白皮关。宋代村名称崮山,因在崮山(又名玉皇山)下得名。清代建有崮山行宫《长清县志·地舆志》载:“东仓·崮保崮山街”。清中叶为区别村西小崮山,始名大崮山。民国版《长清县志·地舆志》载:“山茌区·崮保里大崮山”。
我们被崮山秀丽风景所吸引,在炎炎夏日能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心里也在这夏日下变得凉爽起来。能在皇帝的行宫附近看看,感觉棒极了。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实践任务。我们小组对大崮山村进行了整体的调研,对大崮山村的民宿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方便后期进行精准建模。大崮山的民居很有特色,在布局、结构、风格上与北京四合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多分布在旧城街巷的两边,大多为二进院落,分前院和后院,大门位于前院的东南或西北角,称之为门楼。门楼都高大而精美,门楼的门枕石、犀头、跑马板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其他形式与北京四合院相仿,但载门楼、瓦脊等局部的装饰与水巷相结合的院落分布,灰墙、黛瓦的淡雅色彩,却使济南的四合院不同于北方民居厚重、严谨的特征,而体现出了一种江南民居建筑的轻巧与明快。
为了建模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我们进行了小组分工,每人负责一块区域。在建模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当地文化风俗,以及建筑的选址,建筑各构件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建模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SU里我们还原了皇帝行宫和现在崮山村的建筑,崮山现存的建筑也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当地的风土人情,错落的建筑营造了舒适而安静的环境,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在安静的环境中我们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是否在安于现状,在这里听着老大爷讲述发生在这里的英雄事迹,风土人情;在这里时间变得漫长而有味道,如同干渴的行人,找到了泉水一样,滋润身心,生理和精神都得到了滋养,慢慢的我们时常去和当地的老人聊天,时间就这样在嘴边,指间上流走,但是我们内心却感到了满足。模型做完之后我们又着手做动画,请当地的居民提一些建议。因为他们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最思念的地方,也是他们无法忘怀的地方,他们的建议对我们的课题很有帮助,能帮助我们找到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文化。
我们的调研成果也得到了村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我们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当地的现状,既能保护当地的民居和历史文化,又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这是一件充实而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正在用行动践行!
撰稿:吕永辉 编辑:高慧 编审:白雪飞